首页 > 第四篇 1940年至当代的工业设计 > 第十一章 走向多元化 > 第四节 后现代主义

后现代主义是旨在反抗现代主义纯而又纯的方法论的一场运动,它广泛地体现于文学、哲学、批评理论、建筑及设计领域中。所谓“后现代”并不是指时间上处于“现代”之后,而是针对艺术风格的发展演变而言的。

穆尔于1975—1978年设计的美国新奥尔良意大利广场

图11-16 穆尔于1975—1978年设计的美国新奥尔良意大利广场

后现代主义对环境的影响首先体现于建筑界,而后迅速波及其他设计领域。1966年,美国建筑师文丘里出版了《建筑的复杂性与矛盾性》一书。这本书成了后现代主义最早的宣言。文丘里的建筑理论是与现代主义“少就是多”的信条针锋相对的,提出了“少就是乏味”的口号,鼓吹一种杂乱的、复杂的、含混的、折衷的、象征主义和历史主义的建筑。他认为,“现代建筑”是按少数人的爱好设计的,群众不了解,因此必须重视公众的通俗口味与喜爱。1972年他出版了《向拉斯维加斯学习》一书,把赌城中光怪陆离、五光十色的世俗建筑与设计奉为流行文化的杰出代表。在这一点上,他与波普运动一脉相承。后来的一些美国建筑师如格雷夫斯(Michael Groves,1934—)、穆尔(Charles Moore,1925—)等人又把目光转向传统的建筑风格上,特别是古典主义风格。它们以简化、变形、夸张的手法借鉴历史建筑的部件和装饰,如柱式、山花等,并把其与波普艺术的艳丽色彩与玩世不恭的手法主义结合起来。穆尔于1975—1978年设计的美国新奥尔良意大利广场就是后现代主义建筑的名作,它由各种历史式样的建筑片段构成(图11-16)。1977年,美国建筑评论家詹克斯(Charles Jencks,1939—)出版了《后现代建筑的语言》一书,系统地分析了那些与现代主义理论相悖的建筑,明确地提出了后现代的概念,使先前各自为政的反现代主义运动有了统一的名称和确切的内涵,并为后现代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另一位后现代主义的发言人斯特恩(Robert A.M.Stem)把后现代主义的主要特征归结为三点:即文脉主义(Contextualism)、引喻主义(Allusionism)和装饰主义(Arnamentation)。他强调建筑的历史文化内涵、建筑与环境的关系和建筑的象征性,并把装饰作为建筑不可分割的部分。后现代主义源于20世纪60年代,在20世纪70—80年代的建筑界和设计界掀起了轩然大波。90年代以后,后现代主义逐渐趋于沉寂。编者于2002年造访新奥尔良的意大利广场时,该广场已被废弃了多年,四周一片沧桑,曾经的光彩已成为历史的记忆。

工作室65”于1971年设计的椅子图

图11-17 工作室65”于1971年设计的椅子图

文丘里于1984年设计的历史风格桌椅之一

图11-18 文丘里于1984年设计的历史风格桌椅之一

格雷夫斯于1985年设计的自鸣式开水壶图

图11-19 格雷夫斯于1985年设计的自鸣式开水壶图

罗西于1981年设计的银质咖啡具

图11-20 罗西于1981年设计的银质咖啡具

与现代主义的建筑师一样,后现代主义的建筑师也乐意充当设计师的角色,他们的设计作品对设计界的后现代主义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并且使后现代主义的家具和其他产品的设计带上了浓重的后现代主义建筑的气息。1971年,意大利名为“工作室65”的设计小组为古弗拉蒙公司设计的一只模压发泡成形的椅子(图11-17),就采用了古典的爱奥尼克柱式,展示了古典主义与波普风格的融合。1979—1983年,文丘里受意大利阿莱西公司之邀设计了一套咖啡具,这套咖啡具融合了不同时代的设计特征,以体现后现代主义所宣扬的“复杂性”。1984年,他又为先前美国现代主义设计的中心——诺尔家具公司设计了一套包括9种历史风格的桌椅子(图11-18),椅子采用层积木模压成形,表面饰有怪异的色彩和纹样,靠背上的镂空图案以一种诙谐的手法使人联想到某一历史样式。格雷夫斯也涉足设计界,他于1981年设计的梳妆台是一件典型的“建筑式”设计作品。设计师将新古典的庄重与“艺术装饰”风格的豪华结合起来,产生了一种好莱坞式的梦幻情调。1985年,格雷夫斯为阿莱西公司设计了一种自鸣式不锈钢开水壶(图11-19),为了强调幽默感,他将壶嘴的自鸣哨做成小鸟式样。这种开水壶每年的销量约为4万只。意大利著名建筑师罗西(Aldo Rossi,1931—)也为阿莱西公司设计了一些“微型建筑式”的产品(图11-20)。这些建筑师的设计都体现了后现代主义的一些基本特征,即强调设计的隐喻意义,通过借用历史风格来增加设计的文化内涵,同时又反映出一种幽默与风趣之感,唯独功能上的要求被忽视了。

后现代主义在设计界最有影响的组织是意大利一个名为“孟菲斯”(Memphis)的设计集团。“孟菲斯”成立于1980年12月,由著名设计师索特萨斯和7名年轻设计师组成。孟菲斯原是埃及的一个古城,也是美国一个以摇滚乐而著名的城市。设计集团以此为名含有将传统文明与流行文化相结合的意思。“孟菲斯”成立后,队伍逐渐扩大,除了意大利外,还有美国、奥地利、西班牙及日本等国的设计师参加。1981年9月,“孟菲斯”在米兰举行了一次设计展览,令国际设计界大为震惊。“孟菲斯”反对一切固有观念,反对将生活铸成固定模式。索特萨斯本人就是如此,他早年设计了许多正统的工业产品;20世纪60年代他又转而与波普运动为伍,并崇尚东方的神秘主义;到20世纪80年代他又老当益壮,充当了后现代主义的急先锋。索特萨斯认为,设计就是设计一种生活方式,因而设计没有确定性,只有可能性;没有永恒,只有瞬间。这样,“孟菲斯”开创了一种无视一切模式和突破所有清规戒律的开放性设计思想,从而刺激了丰富多彩的意大利新潮设计。

“孟菲斯”对功能有自己的全新解释,即功能不是绝对的,而是有生命的、发展的,它是产品与生活之间一种可能的关系。这样功能的含义就不只是物质上的,也是文化上的、精神上的。产品不仅要有使用价值,更要表达一种特定的文化内涵,使设计成为某一文化系统的隐喻或符号。“孟菲斯”的设计都尽力去表现各种富于个性的文化意义,表达了从天真滑稽直到怪诞、离奇等不同的情趣,也派生出关于材料、装饰及色彩等方面的一系列新观念。

索特萨斯于1981年设计的博古架

图11-21 索特萨斯于1981年设计的博古架

“孟菲斯”的设计不少是家具一类的家用产品,其材料大多是纤维材、塑料一类廉价材料,表面饰有抽象的图案,而且布满产品整个表面。设色上常常故意打破配色的常规,喜欢用一些明快、风趣、彩度高的明亮色调,特别是粉红、粉绿之类艳俗的色彩。1981年,索特萨斯设计的一件博古架(图11-21)是孟菲斯设计的典型。这件家具色彩艳丽,造型古怪,上部看上去像一个机器人。1983年,扎尼尼(Marco Zanini,1954—)为孟菲斯设计的一件陶瓷茶壶看上去像一件幼儿玩具,色彩极为艳俗。这些设计与现代主义“优良设计”的趣味大相径庭,因而又被称为“反设计”。

“孟菲斯”的设计在很大程度上是试验性的,多作为博物馆的藏品。但它们已对工业设计和理论界产生了具体的影响,给人们以新的启迪。许多有关色彩、装饰和表现的语言已为意大利设计的产品所采用,使意大利的设计在20世纪80年代获得了更高的声誉。“孟菲斯”也在国际上得到了反响,日本的“生活型”设计就是一例。1988年,索特萨斯宣布孟菲斯结束。

《工业设计史》教材目录

《工业设计史》课程学习资源

设计引擎

正在加载数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