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意大利设计的发展被称为“现代文艺复兴”,对整个设计界产生了巨大冲击。意大利设计是一种一致性的设计文化,它融会于产品、服装、汽车、办公用品、家具等诸多的设计领域。这种设计文化是根植于意大利悠久而丰富多彩的艺术传统之中的,并反映了意大利民族热情奔放的性格特征。总体来说,意大利设计的特点是由于形式上的创新而产生的特有的风格与个性。
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意大利就产生过一些优秀设计,特别是奥利维蒂公司的设计。该公司是一家生产办公机器的厂家,成立于1908年。公司很早就意识到了工业设计的重要性,在设计师尼佐里(Macello Nizzoli,1887—1969)等的参与下,奥利维蒂公司成了意大利工业设计的中心,几乎每一个有名的意大利工业设计师都为其工作过。1935年,尼佐里为该公司设计的打字机奠定了现代手动打字机的基础,一直到20世纪60年代才为IBM公司的电动球形字头打字机所取代。但从国际的角度来说,“意大利设计”作为一种代表特殊风格的专有名词出现,并建立起世界性的声誉是在1945年之后,即意大利人称之为“重建”的时期。战后工业和社会的变革否定了法西斯主义的浮华与荒谬,为设计的发展铺平了道路。这期间由庞蒂主持的设计杂志《多姆斯》起了很大作用,它促进了现代主义在意大利的翻版——理性主义在意大利设计界的发展,并把它作为解决崩溃的社会秩序所遗留下来的问题的灵丹妙药。庞蒂在1947年的一期《多姆斯》中写道:“我们的家庭和生活方式与我们好的生活理想和趣味完全是一回事。这并不是沉溺于哲学表达,而是战后意大利人对于如何将生活与艺术最佳地组织起来的思考。”战后初期的意大利深受美国设计的影响,这种影响是两方面的。一方面受到所谓“优良设计”的功能主义设计的影响,如伊姆斯的椅子就对意大利的家具设计有影响;另一方面,美国的商业性设计,特别是流线型设计也对意大利产生了较大影响。但是,设计师们并不是生搬硬套,而是通过借鉴与自己的传统进行综合,创造出了完全意大利式的设计。意大利一家设计杂志就声称,在美国,工业设计代表了自由竞争制度的结果,在这种制度下,特殊的经济和生产条件导致了不断的市场膨胀。反之,在意大利,设计的特点在于生产与文化之间的协调关系。
图10-39 阿斯卡尼奥于1946年设计的“维斯柏”98CC小型摩托车
图10-40 尼佐里于1948年设计的“拉克西康80” 型打字机
图10-41 尼佐里于1950年设计的“字母22”型手提打字机
意大利设计的中心是米兰。这个城市的一系列特殊的社会经济条件孕育了深厚的物质文化。米兰有一个开明的实业阶层,他们对设计的革新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另一方面,米兰理工学院培养了大批的建筑师-设计师。这些都促进了以建筑为基础的设计文化的发展。米兰还有一个常设的展览机构,即三年一度的国际工业设计展览。这个展览最早是在1923年始于蒙扎的双年展,1933年迁到米兰并改为三年一度的展览。1947年举办了战后第一次展览,规模较小。1951年的展览才恢复到战前的规模。三年一度展览在展出范围和风格上来说都是很广泛的,既有简洁朴素的功能主义设计,也有装饰和表现性的手工艺品,以及展示新材料、新技术的现代主义作品。米兰三年一度展览影响很大,它既可吸收世界各国的设计精华,也有助于传播意大利的设计文化。另外,在意大利的汽车城都灵,菲亚特汽车公司生产出了一系列优美的小汽车,这对于将意大利的艺术传统与工业时代的精神相结合起了重要作用。到20世纪40年代末,意大利已发展出了一种以改进了的流线型为特色的风格。1946年,意大利设计师阿斯卡尼奥(Coradino d’Asecanio)设计了“维斯柏”(意大利语意为“黄蜂”)98cc小型摩托车(图10-39),该车因融合了航空技术、意大利人的趣味和美国的流线型而大受欢迎,连续生产了30年之久。1948年,兰布列轻型摩托车问世。上述两种摩托车在战后很长一段时间内成了意大利城市生活的一大特色,因为它们能穿越狭窄而弯曲的街道,适应这个国家地理与环境的特点,并满足了战后对于廉价机动交通的需求。奥利维蒂公司战后仍保持了自己在工业设计方面的主导地位。1948年,尼佐里为该公司设计了“拉克西康80”型打字机(图10-40),采用了略带流线型的雕塑形式,在商业上取得了很大成功。1950年,尼佐里又推出了“字母22”型手提打字机(图10-41),设计师从工程、材料、人机工程以及外观等各方面考虑,并且把原打字机的3000只元件减至2000只,设计出了这种机身扁平、键盘清晰、外形优美的打字机。该打字机对美国的办公机器设计也产生了重大影响。
图10-42 庞蒂于1953年为意大利理想标准公司设计的一件座便器
在1951—1957年间,意大利设计风格已牢固地建立起来了。1953年意大利《工业设计》杂志创刊,1956年工业设计师协会成立。一家全国性的大型联号商店于1953年举办了“产品的美学”大型展览,非常成功。该店在1954年设立了“金圆规奖”,奖励优秀的工业设计作品。尼佐里的“字母22”型手提打字机获得了第一届金圆规奖。这一时间,米兰三年一度国际工业设计展览也大获成功。从此以后,意大利设计就以一种激动人心的形式展现于世。20世纪50年代,许多设计师与特定的厂家结合,产生了工业与艺术富有生命力的联姻。1936年,尼佐里为尼奇缝纫机公司设计了“米里拉”牌缝纫机,机身线条光滑、形态优美,被誉为战后意大利重建时期典型的工业设计产品。1953年,庞蒂为意大利理想标准公司设计了一系列陶瓷卫生用具,其中包括一件座便器(图10-42)。他认为“这些产品形式并不新奇,但真实”,因为它们的形式既真实反映了功能要求,又具有自身的美学价值。
图10-43 摩尔的雕塑设计草图
20世纪50年代意大利设计的视觉特征是所谓当代“有机”雕塑,这种视觉特征与新的金属和塑料生产技术相结合,创造了一种独特的美学。这种美学显然受到英国雕塑家摩尔(Henry Moore,1898—1986)作品的影响。摩尔的雕塑大都以人体为题材,并加以变形处理,体型简练,线条流畅,富于生命力(图10-43)。1948年,摩尔的作品参加了威尼斯双年展并获头奖,使“有机”雕塑在意大利流行开来。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塑料和先进的成型技术使意大利设计创造出了一种更富有个性和表现力的风格。大量低成本的塑料家具、灯具及其他消费品以其轻巧、透明和艳丽的色彩展示了新的风格,完全打破了传统材料所体现的设计特点和与其相联系的绝对的、永恒的价值。
意大利在商业性家具生产中采用新材料和新工艺方面的成功,是由于小规模的工业。随着拥有熟练手工艺人和工匠的手工作坊的发展,工业能够承担开发新产品的风险。这些新产品由于工程费用高,在别的国家使人望而却步。而这种手工艺高超的小型作坊能使家具生产商可以放手实验和改型。由于他们不仅有能力创造样品,也能生产和制作所需的模具和工具,从而减少了在研究和开发方面的投资,使塑料家具等产品的设计和生产大为繁荣。
图10-44 柯伦波设计的可拆卸牌桌
图10-45 柯伦波设计的塑料家具总成
柯伦波(Joe Colombo,1930—1971)是20世纪60年代较有影响的设计师,十分擅长塑料家具的设计,他特别注意室内空间的弹性因素,他认为空间应是弹性与有机的,不能由于室内设计、家具设计使之变成一块死板而凝固。因此,家具不应是孤立的、死的产品,而是环境与空间的有机构成之一。他所设计的可拆卸牌桌(图10-44)就体现了他的设计思想。柯伦波1971年早逝,但他的遗作——塑料家具总成,在1972年美国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举办的“意大利–新的家庭面貌”大型工业设计展览中引起了普遍的关注。这套塑料家具总成(图10-45)共有四组,包括厨房、卧室、卫生间等。这些产品都是由可折叠、组合的单元组成,对不同的房间有很大的灵活性。
图10-46 萨帕于1972年设计的工作台灯
意大利的灯具也具有很高水平。设计师们把照明质量与效果,如照度、阴影、光色等与灯具的造型等同起来,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出生于德国的设计师萨帕(Richarcl Sapper,1932—)长期在意大利工作,他于1972年设计的工作台灯(图10-46)可以以任何角度定位,使用十分方便灵活,体现了一种实用与美学的平衡,成为国际性的经典设计。
图10-47 索特萨斯于1969年设计的办公家具系统
图10-48 索特萨斯于1969年设计的 “情人节”字机
20世纪60年代以来意大利设计的明星是索特萨斯(Ettore Sottsass,1917—),他是同时代设计师中最杰出的一位。1917年,他出身于奥地利一个建筑师之家,曾在都灵工艺学院学习建筑,20世纪50年代末开始与奥利维蒂公司长期合作,为该公司设计了大量的办公机器与办公家具(图10-47)。索特萨斯的设计思想受到印度和东方哲学的影响。从20世纪60年代后期 起,他的设计从严格的功能主义转变到了更为人性化和更加色彩斑斓的设计,并强调设计的环境效应。1969年,他为奥利维蒂公司设计的“情人节”打字机采用了大红的塑料机壳和提箱(图10-48),同一年他还推出了系统45型秘书椅,色彩艳丽,造型别致。即使是一些高精尖的办公机器,索特萨斯也把它们装扮得颇有情趣。他于1974年设计的计算机打字输出设备就是这样,一些按键和手柄采用了鲜艳的三原色,与其他国家办公机器的冷峻与严肃形成鲜明对比。上述设计反映了索特萨斯勇于探索、刻意求新的精神,正是这种精神使他在20世纪80年代的设计界中引起广泛争议,造成了巨大冲击。
图10-49 平尼法里那公司设计的法拉利跑车
意大利的汽车车身设计在国际上享有很高的声誉,意大利的工业设计师们不仅为本国的汽车工业设计了大量优秀的汽车,而且为美国、德国、日本的著名汽车厂家设计了许多非常成功的汽车。在这一方面,平尼法里那(Pinifarina)设计公司和意大利设计公司(ITALDESIGN)是最具代表性的。平尼法里那设计公司于1930年在都灵创立,曾设计了阿尔法·罗密欧、菲亚特等诸多名车。自1966年起,S·平尼法里那(Sergio Pininfarina,1926—)担任总裁,创建了公司的设计研究中心,从1967年起便利用计算机进行工程计算及绘图。1972年,公司开始启用风洞试验,用以研究空气动力学及车身造型。平尼法尼那公司最有影响的设计是法拉利(Ferrari)牌系列赛车(图10-49)。法拉利赛车的设计将意大利车身造型的魅力发挥到了极致,每一个细节都焕发出速度与豪华气息,体现出意大利汽车文化独有的浪漫与激情的特征。
平尼法里那的汽车设计多年来被视为雕塑的同义语,既有其精致的形式感和艺术表现,同时又基于精确的科学评价准则。在公司的风洞试验室中,设计师头脑里的各种造型构想都要经过严格的测试。平尼法里那代表着最现代化的技术与传统工艺及艺术的结合。近年来,平尼法里那公司与中国的哈飞汽车公司合作,设计了路宝等小汽车。
图10-50 乔治亚罗于1986年设计的“麦奇摩托”
图10-51乔治亚罗设计的 “中华”小汽车
图10-52 乔治亚罗于1982年设计的“逻辑”缝纫机
图10-53 ItaldesignGiugiaro公司于2009年设计的“Namir”混合动力概念车
意大利设计公司是由工业设计师乔治亚罗(Giorgio Giugiaro,1938—)与工程师门托凡尼(Aldo Mantovani)共同创建的。乔治亚罗1938年出生,毕业于都灵美术学院,17岁进入菲亚特汽车公司工作。意大利设计公司成立于1968年,基本的经营方针是将设计与工程技术紧密结合,为汽车生产厂家提供从可行性研究、外观设计、工程设计直到模型和样车制作的完整服务。公司下设设计与研究部和工程与开发部,共有员工达数百人。目前意大利设计公司已成了一个国际性的设计中心。乔治亚罗本人的设计将风格与对于技术的理解融合在一起,产生了许多成功的产品,其中包括大众“高尔夫”、菲亚特“熊猫”、阿尔法罗密欧、奥迪80、绅宝9000、BMWMI等驰名世界的小汽车。1986年,他设计了一半似摩托、一半似汽车的“麦奇摩托”(图10-50),革新了现代机动车的概念。同年,他还设计了一种后驱动的赛车“因卡斯”,这种车的门可以向上开启。中国华晨公司的“中华”小汽车(图10-51),也是由意大利设计公司设计的。乔治亚罗不仅设计汽车,也为世界各地的厂家设计其他技术性产品,1982年他为尼奇公司设计的新型“逻辑”缝纫机(图10-52)一改50年代的“有机”风格,选择了一种适当的技术型外观以适应时代的气息。他还应邀为日本精工公司设计了一种体现高技术特征的手表。1997年,公司更名为Italdesign-Giugiaro股份公司,仍然以汽车设计为主。2009年,该公司设计了一款名为“Namir” 的混合动力概念车(图10-53),极具新锋锐的设计风格。除乔治亚罗以外,还有不少意大利设计师为国外公司进行设计。这标志着意大利设计已经走向世界,并开始引导潮流。
< 上页 | 下页 > |
---|